結構上分析
1、安全閥的閥座直徑經過喉部收縮直徑變小,即閥座直徑要比公稱通徑小,而放散閥的閥座直徑與公稱通徑相同,以確保最大放散量。
2、放散量誤差大的原因之一。
3、安全閥的彈簧調節范圍比較窄小,彈簧設計比較嚴格,一旦整定排放壓力后用鉛封封死,使得彈簧工作在固定的參數上,因而獲得比較高的排放壓力精度。但是放散閥大多在現場調節,不允許有鉛封,而且調節范圍相對比較大,彈簧一旦被調節,回座壓力也會發生變化,使得放散整體精度變低。
回座壓力-國標定義的回座壓力指安全閥達到排放狀態后,介質壓力下跌至一定值,閥瓣重新與閥座接觸,亦即開啟高度變為零時的靜壓力。回座壓力太低太高都不好,太低將造成介質和能量的損失,太高則達不到排放量,造成閥門頻跳,原則是在能達到排放量的情況下盡量的調高回座壓力,降低介質和能量的損失。
我個人認為,直接作用式安全閥的放散量很少,即便全啟式,如果壓力容器內的介質是不可壓縮的(油、水等)物質,那么很少的排放量可以使容器的壓力很快下降,然而如果介質是可壓縮的氣體,想通過安全閥的放散保證容器內的壓力,在短時間內就辦不到了。它用在燃氣行業還是在高壓級制情況下代替放散閥使用,目的是解決管路壓力波動,避免切斷閥因壓力波動經常誤切斷(壓力在0.2MPa以上放散閥產品就很少見了,所以用安全閥代用)。
先導式安全閥則不同,它的放散量非常大,而且啟閉壓差很小,如果不怕浪費氣源的話,通過放散可以達到穩定系統壓力的目的,也叫溢流穩壓,這和液壓系統通過溢流閥穩壓的原理一樣,這種安全閥可以用于重要的爐窯燃燒系統中,當調壓器失效后為避免爐窯中貴重產品受到損失,寧可損失天然氣的情況下,這種安全閥就起到了作用。